美国首都戏剧舞台的"五朵京花"

供稿/ 叙圜 公羽   编辑/ 南姗 王蕾

梨园花锦簇,华府看京花。

在美东京剧圈子里,提起“五朵京花”无人不晓。她们是翁叙園、黄岫如、茹燕、谢晓贤、王梅等,美国华盛顿“京剧之花”剧团的五位名票。

“京剧之花”上海专场

2025年6月29日,五位京剧名票飘洋过海,应邀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进行了专场演出,献演的经典剧目包括《十三妹•悦来店》、《秋江》、《西厢记•长亭》、《宇宙锋•修本装疯》、《抗金兵》。

燕归来,花满天蟾,满堂彩。

来自大洋彼岸的“五朵京花”在舞台上规范的唱念做打,干脆利落的回眸亮相,博得上海戏迷的热烈欢呼鼓掌。

五位京剧名票的精彩表演,展现出流光溢彩的梨园情,让观众又一次感受到国粹艺术的魅力。

 下面让我们走近“五朵京花”,了解五位京剧名票在美国传承国粹京剧,台前幕后的故事。

花开十二载     梨园绽芳华

2013年,生活在美国华盛顿DC的黄岫如、谢晓贤、王梅、茹燕、翁叙園等五位京剧票友走到一起,创立了华盛顿“京剧之花”剧团。

来美之前,她们都不是专业演员,而是各自在科技界、教育界、国际组织等机构,任职多年的专业人士。对京剧艺术的共同爱好,希望更多美国人了解中国国粹的共同愿望,让她们聚集到一起。

“京剧之花”的组建,最初由黄岫如牵头,她也在这十二年中以总负责人的身份,为这个组织的发展,鞠躬尽瘁。用她自己的话说,她是把“京剧之花”当作自己的主业来经营,视为自己的孩子来培植。她的自信和负责,十年如一日的稳定,不因外在情况的变化而改变。敢说敢做有担当,这是一个组织的带头人该有的素质。

凡是于“京剧之花”发展有益的事,她不会瞻前顾后犹豫不决。当说的话,她必说,不在乎得罪人;当去的地方,她必去,不在乎路远;当接的演出,她必上,不在乎条件简陋;当申请的款项,她必出手,不在乎为赶工废寝忘餐。

黄岫如家的地下室是“京剧之花”剧团的总部。里面既有刀枪剑戟、官帽宫装等演出服装和道具,也留存着“京剧之花”历年的资料信息。

黄岫如在家的每一天,就是在京花堆里游走。她总是在计划十年、二十年之后“京剧之花”该走的方向、留意可接班的人。她也是京花中唯一唱张派的,这次她在上海天蟾舞台演出的戏目是《西厢记•长亭》。她用张派的婉转腾挪,唱出崔莺莺的离别情肠,惟妙惟肖。

黄岫如演出剧照

五朵京花中的谢晓贤和王梅,是一对名副其实的姐妹花。她们一个是谢家姑奶奶,一个是谢家媳妇。一家人两幢房子,隐在一道翠竹屏障后面,毗邻而居。

庭院里栽种着郁郁葱葱的竹子。餐桌上有常年吃不完的油焖笋、腌笃鲜。砍下来的竹子不仅做过京胡的筒,“白蛇传”水斗中的旗杆,也做过马鞭枪杆。

发式梳挽

竹林隐秘处,常传出夜半歌声,那是谢晓贤凌晨一两点在练戏。她是大青衣,惯演王宝钏、赵艳容、王春娥这类梅派唱功戏。她做事的投入认真,是人尽皆知的。交给她的事情,比如踏勘演出场地、试验剧场灯光音响、编排校对字幕,她会不分昼夜照顾到每个角落,火眼金睛的她,能在数千个简体字中揪出一个繁体字。

谢晓贤在负责上海演出具体事务时,需要同上海京剧院等方面联络。对方发现收到她发出的电邮、微信,总是在美东时间凌晨两三点、甚至三四点,都疑惑这位女士怎么能彻夜不寐地埋头做事?她又是如此宽容大度,毫不计较别人的不耐烦,让有时不免要埋怨她过于慎密精细的人,也诚恳地为她竖起大拇指。

谢晓贤《 宇宙锋•修本装疯》剧照

王梅是谢晓贤的弟媳。在剧团里除了演员之外,她还是负责“京剧之花”乐队和剧务的主将。篮球健将出身的她,现在几乎已经是这方面的专家了。她叫得出繁杂戏服每一片配搭的专用名词,懂得锣鼓点哪儿该急该缓、哪儿该下去该收起。

根据自身特长,王梅选择专攻梅派歌舞剧,拿下了“天女散花”、“廉锦枫”、“霸王别姬”等既重唱腔、又身段繁复的戏。这次来上海演出,更是选了一出专业也不常演的“抗金兵”。满台将近四十人,围着她这个扎靠戴翎、顶天立地的梁红玉!这样的场面,美国的票友恐怕是一辈子都不敢想的。

作为梅派票友,王梅能歌善舞;身为谢家媳妇,她操持家事,好客热情。她家的客厅,是华府迎来送往各路京剧名家的据点。她随时可以摆出满桌的佳肴美酒,八宝饭、走油蹄胖、手工饺子。上海人家的天津媳妇,南腔北调各有味道,核心是一家人对京剧的爱好。

王梅《抗金兵》剧照

在“京剧之花”剧团,茹燕算是与京剧最有渊源的了。她是京剧世家茹莱卿、茹富兰的后人,武生大家茹元俊是她的伯伯。这样的世家出身,既让她自豪,也给她压力。虽然没进科班、不是专业,自幼耳濡目染的熏陶,已然在她血液中注入了唱念做打的神韵。

她一登台就能唤醒观众的精神,张口就是正宗的京韵。观众都看不出台上这个演员是位票友,她几乎就是茹家一颗失落舞台的珍珠。即便如此,茹燕总认为唱戏,自己是初学者,总是对自己不满意,生怕台上出现闪失,有损世家的声誉。她内心纯净,性情温婉,说话做事不存一点杂念。

阮琴伴奏

为“京剧之花”的一个讲座,茹燕可以在风雪天早上六点出门,开一个多小时的车,毫不抱怨。这次在上海她选演“秋江”,一出纯美的小戏,是为了圆自己表演一折昆曲剧目的梦想。为此,她一年多前就在银川寻师学练。最近她的老师离世,伤感之余,她表示要尽力演好这折戏,以缅怀老师倾囊教授的苦心,她也的确做到了。

翁叙園是“五朵京花”中年纪最小的。在香港新闻界工作时,正是京剧界顶级艺术家们活跃于东方之珠的年代。这让她在对京剧所知不多的年纪,看过了梅葆玖、袁世海、马长礼、杜近芳、李世济、李炳淑、李维康等,一众名角的舞台风采。

茹燕《秋江》剧照

翁叙園曾随梅派名票包幼蝶先生学过几年戏,从名家口传身授中,感受到京剧之美,梅派之正,呈现之难。可她越是了解深入,越对自己失去信心。于是她在“京剧之花”剧团里面,多以主持人、主讲人的工作为主,并包揽了几乎所有的文稿撰写。

翁叙園有一件裁剪合身的绛色旗袍,每逢为正式或大型京花活动做主持,必穿身上。她觉得京剧之美,尤其梅派,就如旗袍,增一寸减一分,都影响味道。她行文总避免用“弘扬国粹”之类的大话。传扬京剧,只为其美,美的东西,应该推给还不知道的人。

翁叙園《十三妹•悦来店》剧照

这次到上海演出,翁叙園选演武旦戏“十三妹”。她说这是一个令她后悔的大胆决定,说初时无知,待意识到了这出戏出乎意料的难度,时间迫近,已经没有回头路了。

开弓没有回头箭。 凭着对京剧的挚爱,对美的追求,翁叙園竭尽全力排练。在沪献演时,她在台上干净利落的动作、叱咤风云的气势,赢得观众热烈的掌声。

勾脸

植根在异乡    沃土源中国

“五朵京花”常说,我们华盛顿“京剧之花”在海外的建立发展,与中国大陆京剧界专业人士的支持和推动是分不开的。

“京剧之花”成立以来,与大陆举办过多次跨洋线上“唱谈会”。活动得到京剧名家马少良、沙淑英、秦雪玲、奚中路、傅希如、赵群、张晶、赵飞、吴虹的支持。专家的参与,为海外京剧观众带去更多惊喜和欢乐。

二零一五年七月,“京剧之花”和上海京剧院初次合作,得到当时王国建团长的全力支持,在天蟾舞台演出了“坐宫”、“状元媒”、“断桥”和“三堂会审”四个折子戏,几乎全场满座。

上京名角范永亮、杨楠、何澍、许锦根、孙亚军、李文文、顾亮、韦博、王盾等在台上为演出增色添彩,著名琴师陈平一全场伴奏,乐队给与极大配合,幕后化妆、服装等专职人员敬业专业,都让京花成员看到上京团队呈现的高素质。

十年后,“京剧之花”成员在各方面日臻成熟。六月二十九日的演出,是“京剧之花”向上海观众的再次汇报。上海京剧院张帆院长和李笑阳团长为华盛顿“京剧之花”的这次演出,同样给与了极大的支持。

2025年正值上海京剧院七十周年院庆。“五朵京花”欣逢盛会,和上京优秀演员李春、郭威、李秋明、董炳义、孙伟、毕玺玺、王建帅、申飞鸿、胡静、周小琳等人同台切磋。上海观众无不为“京剧之花”五位成员,再次带来“明月何曾是两乡”的梨园情所感动。

 在美传京剧       殷殷赤子心

美国是移民国家,各色人种在这片土地上都需要找到生存和文化的发展空間。弘扬京剧艺术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
十二年来,“五朵京花”携手前行,同心同德。台上拼尽心力演出,台下真诚与观众互动。她们手把手教洋戏迷穿戴戏服和凤冠霞帔,甩水袖、扎马步、舞刀弄枪,赢得了各方人士的喜爱。

2020年,京花进入肯尼迪艺术中心

在世界范围,通常将京剧、中医、书法和国画称为中国的国粹。因为它们都是中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,是最具代表性、最富独特内涵、深受中外人士喜爱的中华文化遗产。。

五位姐妹认为,“京剧之花”不能是传统意义上的京剧票房,不能仅仅满足于华人圈子的自娱自乐。虽然梅兰芳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把京剧带到了美国,但今天绝大多数美国人,甚至来自中国的留学生、出生在美国的华裔新生代,对京剧也毫无所知。

“京剧之花”进入美国大学校园

“京剧之花”五位成员,决心要在美国首都、这世界政治和文化的中心,这个居住着六百多万白人、黑人、南美人、中东人、非洲人、亚洲人的地方,用英文向他们讲述什么是京剧。

十二年来,“五朵京花”秉持初衷,用业余时间,已经向十万余人介绍京剧,并把“京剧之花”经营成了一个在美东地区颇具知名度的非盈利文化机构。

京剧之花”进入美国养老院

在华盛顿DC,从政府部门到民间社团,接触过她们的人都知道“京剧之花”办事很严谨、团队很契合、成果很显著。五位京剧名票在十二年的合作中,组成了一个姐妹情深的文化团体。

在过去十二年间,“五朵京花”通过讲座、示范、演出、授课等形式,在美东地区大专院校、政府机构、公立和私立学校、不同社区介绍传扬京剧艺术。

梨园传新韵,京花动人心 。

通过“京剧之花”举办的活动,大约十万余以非华裔为主的观众,第一次接触到了京剧。京花团队把这种代表中国传统文化,意象空灵、亦简亦繁的舞台艺术,以通俗易懂的讲解,为美国观众轻启门扉,通过惊鸿一瞥,激发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国戏剧文化的兴趣。

十二年间,五位京剧名票倾尽心力向各族裔民众介绍京剧,事务繁多,冲突难免,却都能彼此间互知互谅。每逢出车去纽约、费城、或别的地方执行远途演出任务,一路上总是欢声笑语。

年华老去,而姐妹情谊益增。这是难得的人生相遇,是足可书写的金兰契约。散时各自芬芳,聚时灼灼其华。只因京剧,只为京剧。

“京剧之花”网站:https://dcbbo.org

照片由“京剧之花”提供

  • Related Posts

    美联储是怎样一个机构

           美国联邦储备系统(Federal Reserve System,缩写FRS,简称美联储或Fed)是美国的中央银行体系,依据美国国会通过的1913年《联邦储备法案》(Federal R…

    Continue reading
    飞虎队的创建及其历史功绩

           飞虎队,全称为“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”,正式名称为美籍志愿大队(American Volunteer Group,简称AVG ),创始人是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,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…

    Continue reading

    发表回复

   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